本网讯(通讯员:庞婉洋)4月12日,首届“武汉樱花戏剧节”复赛在武汉大学拉开序幕。四月的珞珈山,樱花如约而至,在这片承载百年学术与艺术底蕴的土地上,“戏剧之花”正以另一种方式盛放。
此次戏剧节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武汉戏剧家协会、湖北省教育学会艺术与科学专业委员会、 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指导,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戏剧表演工作坊、武汉川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葛洲坝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葛洲坝曲江(江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中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委员会、共青团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一、首届武汉樱花戏剧节开幕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副院长、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姗表示,复赛落地武汉大学,不仅源于其深厚的人文传统与戏剧基因,也体现了校园戏剧走向社会的路径探索。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与艺术教育中心长期致力于推动“学术为基、美育为帆”的育人理念,鼓励青年创作者将课堂所学融入社会,激发艺术与现实的深度对话。在致辞最后,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副院长杨姗宣布首届武汉樱花戏剧节复赛正式启幕。
武汉戏剧家协会付里进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校园戏剧应“破界、共生、扎根”:走出“自娱自乐”的边界,回应时代议题;构建多元合作生态,推动校园与社会资源互通;扎根真实生活场景,赋予戏剧生命力,形成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付里进秘书长强调,校园戏剧既是青春表达,也要成为社会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百川汇流,万象交融”
作为一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青年戏剧盛事,本届戏剧节自启动征集以来,受到了来自高校剧社、社会剧团以及独立创作团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武汉樱花戏剧节项目总负责人王子玉强调此次戏剧节的征集方案为百川汇流、万象交融。从网络海选投稿结果来看:我们共收到全国各地剧目投稿41部,覆盖武汉、南京、深圳、黑龙江等多个城市,其中,既包括武汉本地的高校剧团、小剧场力量,也囊括了外地院校及社会剧团的优秀作品,实现了地域与创作视角的双重交汇。
三、“承继创新,多元共生”
经过组委会严格遴选,共有14部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复赛环节。这些入围剧目类型丰富,形式多元,包含了:戏曲、独角戏、小剧场戏剧、先锋实验戏剧、经典文本的现代解构等。充分展现了青年创作者对戏剧语言的大胆探索与艺术表达的多样可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下青年创作者擅于融合传统文化特色、当代社会议题与跨媒介元素,这为观众带来具有思想深度与视觉冲击的舞台体验。经过复赛评委的多番讨论及严格甄选,其中有九个剧目入围武汉樱花戏剧节决赛,它们是:《我》《独角戏:培尔·金特》《“乖”孩子》《源野》《葫芦小金刚》《响》《大象沉默》《马累的使命》《十月一万天》。
四、“跨界融合,破界生长”
戏剧节复赛落地武汉大学,不仅是对武汉戏剧发展土壤的肯定,更是对高校戏剧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路径的有力探索。这座承载浓厚美学基因的百年学府,其戏剧血脉可追溯至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珞珈剧社"的实验火种。武汉大学拥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广阔的青年视野,而suncitygroup与艺术教育中心也长期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动学术成果向社会转化。此次戏剧节的举办,正是一次将“校园剧场”转化为“城市剧场”的生动实践。
(供图:李苗畅 罗斯鹏 吴家欣)